我院柴東朗教授團隊研制的鎂鋰合金在“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成功應用
時間:2018-12-25 00:00:00 閱讀量:1670
我院柴東朗教授團隊研制的鎂鋰合金在“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成功應用
據新華社報道,2018年12月25日零時5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在預埋件、支架和部分機箱機殼等部位,均應用了我國自主研發的鎂鋰合金材料LA103Z及LA43M,該材料由我院新材料技術實驗室主任柴東朗教授科研團隊與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研制。這一新型材料的使用使整個衛星減重了約173KG,大大地提高了衛星的有效載荷量。
這也是我國首次在高軌衛星上應用鎂鋰合金材料。高軌衛星相對低軌衛星壽命更長,但由于高軌電磁環境復雜,為避免高能粒子對電器原件的影響,不但要求材料的穩定性高,還要求材料的抗輻照性能好。這是繼2015年該材料首次在我國“浦江一號”衛星上成功使用、以及2016年在高分辨率微納衛星結構件整體使用之后又一飛躍,標志著鎂鋰合金在航天領域廣泛使用的里程碑。在國家軍民融合戰略的推動下,鎂鋰合金在航空航天、兵器軍工、電子產品、石油化工、機械儀表、醫療器械、戶外器材等諸多領域將得到廣泛的應用。
供稿:新材料技術實驗室
編輯:科技發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