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的前行者,科教協同的蘇州探索——記2016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趙立波
時間:2016-07-12 00:00:00 閱讀量:3685
腳踏實地的前行者,科教協同的蘇州探索
——記2016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趙立波
“蘇州是一個古典與現代高度融合的城市,正如我對科研的追求一樣,既能夠在國家急需的國防領域迎難而上,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又要在產業化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讓科研成果服務社會。”近日剛剛入選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的趙立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趙立波的導師蔣莊德院士告訴記者:“趙立波是非常優秀的科技工作者,獲得這項榮譽是對他科研成績和科研態度的雙重肯定。”
趙立波是西安交大機械工程學院儀器系主任,也是蘇州納米科技協同創新中心微納機電制造專業中心的科研骨干,擔任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微納米制造與裝備分會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傳感器分會理事、陜西省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兼常務副秘書長等職務。此前,他還曾獲得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青年科技成就獎等榮譽。
MEMS技術屬于機械、電子、材料等學科的交叉領域,既要在高成本研究的條件下取得突破性學術進展,又要在國際上相對成熟的產業鏈中占有一席之地是MEMS研究的兩大難題。“為何難還要堅持?”面對記者的提問趙立波非常從容的回到:“導師教導我們,搞科研要敢于坐‘冷板凳’。這么多年他一直在堅持,我作為學生自然不可能‘掉鏈子’。”當然,在MEMS領域一直堅守,除了是傳承導師衣缽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MEMS的高尖端技術一直為國外壟斷,特別是涉及到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軍工等關系國家命脈領域。
為了克服這兩個困難,16年來,趙立波除了依托西安交通大學的科研條件外,還充分依托蘇州納米科技協同創新中心,與蘇州納米協同創新中心的產業化單位合作,迎難而上。“無論有多難,看起來有多不‘劃算’,這個國際必爭的MEMS領域我們都不可能也絕不能放棄。”在他看來,這是一個科技工作者必須的責任和擔當。
當前,趙立波正依托蘇州納米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的微納機電制造專業中心,以西安交通大學蘇州研究院、納米學院為載體與蘇州納米城、蘇州大學聯合開展“高溫壓力傳感器關鍵技術開發及工程化中試”項目攻關,基于團隊在“耐高溫壓力傳感器”取得的前期科研成果,重點開展壓阻式壓力傳感器的結構創新設計及其配套工藝的研發和工程化研究,使傳感器在高溫高壓的惡劣環境下,既具有高靈敏度、高穩定性、低蠕變特性,又具有很好的動態響應特性,為汽車、石油勘探、冶金、航空航天、兵器工業等戰略產業提供必須的核心共性產品,改變相關產業核心元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
付出總有收獲。在探索中,趙立波帶領著研究小組,聚焦在傳感器的基礎理論以及制造工藝和測試分析等關鍵技術方面。建立了變截面懸臂梁、槽膜等結構的力學模型并進行了理論分析;提出了快速測量流體密度的實驗方法,解決了黏密度與微電流的在線測量難題;發明了倒杯、槽膜等結構的壓阻力敏芯片,突破了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軍工等領域高溫、高頻響、極端量程等條件下的壓力/加速度測量難題。
榮譽是肯定,更是鞭策。如今,除了蘇州納米城、蘇州大學之外,趙立波團隊還正在與蘇州蘇大維格、蘇州天隆生物科技進行面向軌道交通和生化物質檢測的MEMS傳感器研究工作。在未來的科研道路上,希望結合蘇州工業園區的納米技術和生物產業的基礎,與協同創新中心各單位加強協同創新,腳踏實地,一路向前。
2011納米科技協同中心微納機電制造專業中心
供稿/編輯:王書蓓
蘇公網安備3205900200649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