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舉促全面發展】“信念·融合·美育” ——西安交大研究生代表赴蘇浙滬開展主題研學活動
時間:2023-04-04 10:50:01 閱讀量:2140
傳承紅色基因,助推產教融合,厚植文化底蘊。2023年3月22-25日,在黨委研工部的組織下,西安交大人文學院、電氣學院、管理學院共十余名師生前往蘇州、嘉興、上海開展主題研學活動。此次主題研學是一次“走中國青年知識分子成長的正確道路”的紅色主題教育,也是科技創新產教融合的學習交流,還是文化藝術美育體驗的“人文藝旅”。
精神領航青年成長,壯闊征程奮進前行
3月24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學師生一行來到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紅船精神的誕生地浙江嘉興,參觀南湖革命紀念館。
師生一行在紀念館內共同參觀學習了“救亡圖存”“開天辟地”“光輝歷程”“走向復興”四個部分展覽,深切感悟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的艱辛與不易,深刻認識黨的偉大歷史貢獻,隨后實地瞻仰了南湖紅船,感悟永不忘卻的初心,重溫歷久彌新的精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師生在宣誓墻前集體重溫入黨誓詞,錚錚誓言表達了全體師生對黨的絕對忠誠和堅定的理想信念。
“一條小船誕生了一個大黨,一襲紅色傳遍了整片山河。……‘紅船’是一種精神,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為祖國的騰飛而不懈地努力!……作為青年學子,我們應當學會用‘紅船精神’錘煉黨性、塑心凝魂,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人文學院博2022級黨支部書記楊貴龍當起了場館解說,對南湖革命紀念館進行現場直播。師生一行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從紅船精神到西遷精神”主題“云端”會議,在南湖革命紀念館與交大西遷博物館之間進行現場連線,人文學院-崇實書院師生聯合第一黨支部在交大西遷博物館連線開展活動,同時線上參會的還有人文學院博2022級黨支部、碩1103和1106黨支部、碩2113和2114黨支部,電氣學院碩1072黨支部、碩1061黨支部,管理學院2021級專業學位碩士黨支部,人文學院-崇實書院師生聯合第二黨支部等近100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師生在“云”上搭建起交流對話的橋梁,線上線下一同體悟偉大精神的“碰撞”,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
“偉大的時代鑄就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引領偉大的時代,西遷精神、紅船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內容。新時代青年要走中國青年知識分子成長的正確道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上,既要當追夢人也要當圓夢人!”人文學院黨委組織員顏佳通過線上進行分享。人文學院-崇實書院師生聯合第一黨支部書記馮子瀛在線上進行回應:“西遷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知識分子群體愛國奮斗的時代表現,激勵著一代代交大人建功立業。新時代賦予了我們新的使命和擔當,我們要始終忠于國家和人民,聽黨指揮跟黨走,把西遷精神用實際行動傳承好、踐行好。”
3月25日上午,師生一行來到位于上海市興業路76號的中共一大會址,瞻仰中共一大會議室原址。
參觀結束后,電氣學院研究生蘭軒談到,“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是我們黨的根脈,作為新時代的黨員青年,我們必須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人文學院、崇實書院本科生僧意智表示:“作為新時代新青年,在新的百年征程途中,傳承西遷精神,秉持紅船精神和建黨精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留下青春印記。”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產教融合賦能發展
為在實際行動中學習產教融合發展理念,師生一行于3月22日上午來到西安交通大學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蘇州)、西安交通大學蘇州研究院進行學習交流,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蘇州)主任梁棟、蘇州研究院副院長張劍鋒、王超鋒等參加座談交流。
座談會上,蘇州研究院副院長張劍鋒分別從教育生態圈、人才生態圈和科技生態圈三方面詳細介紹了蘇州研究院近年來的發展歷程;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蘇州)主任梁棟介紹了蘇州基地發展概況,同時從政產學研深度融合、產業環境、經濟活躍度、城市建設等方面介紹了蘇州園區的特點。人文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勁在座談中指出,此次研學活動我們力圖推動不同學科思維與專業知識相互激發,期望與蘇州研究院和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建立更好地合作。與會師生圍繞產教融合、科技成果轉換、就業前景和職業規劃等方面進行交流。
3月22日下午,華為蘇州研究所副所長劉云峰、招聘負責人李靖帶領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團參觀了華為蘇州基地園區、展廳及實驗室,師生與華為蘇州研究所從人才、科技、就業等方面展開交流互動。3月23日上午,師生一行來到蘇州工業園區展示中心進行參觀學習,園區關于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等特色措施為師生未來探索學科交叉,多元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電氣學院研究生邵鈺在參觀結束后談到:“作為傳統工科電氣專業的學子,通過本次產教融合學習之行,我看到了自身所學知識在行業領域中應用的諸多可能以及新的發展方向,同時更加深入體會到了學科交叉在新時代產教融合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人文學院研究生高昕愉感慨道:“作為社會科學專業的學生,通過交流和參觀,極大地啟發了我的思維和認知,在未來的學習工作中要跨越學科界限,培養多元能力和綜合思維,成為適應企業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電氣學院研究生李露表示,“通過參觀交流讓我深入了解到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也讓我明確了在未來發展中所需要的素質和能力。我會更加努力地鍛煉實踐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實現自我價值和企業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向美而行,履踐致遠,美育潤心,細而無聲
3月23日下午,一場陶冶情操、浸潤心田的美育教學在蘇州博物館開啟。在校友刁品熙和王勁老師的帶領下,師生一行參觀了蘇州博物館“吳地遺珍”、“吳塔國寶”、“吳中風雅”、“吳門書畫”等富有蘇州地方特色的展廳。
自幼生活在蘇州的刁品熙校友對蘇博館藏文物如數家珍,一件件瓷器,一個個文人雅玩,他為同學們娓娓講來,展品在他的講述下頓時活了起來,“‘吳中風雅’展區的文物的核心是在雅的原則下滿足實用、體現趣味,這些文物既凝結著作者深厚的文化修養和審美理念,更體現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王勁為同學們講解了展廳中古代書畫和文房用品的審美內涵,以及蘇州青銅器和陜西青銅器的異同,并指出:“這些凝結著人類智慧的文物,是藝術精神、文化理念與科學技術的完美融合,體現著深厚的文化精神和時代特色。科學技術與人文藝術融合,無論理科工科還是人文藝術學科都應不斷思考并探索這一重要命題。”
3月24日下午,師生一行來到上海博物館,古代青銅館、雕塑館、陶瓷館、書法繪畫館珍貴藏品琳瑯滿目。從波提切利到梵高的西方油畫更讓同學們感受到不同文化各具魅力的特色,從而引發更多關于社會結構、地域特色所引起的藝術呈現角度上的思考,深刻感受到樹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文化觀的重要性。
人文學院研究生景菖皓感悟良多,“通過了解蘇州博物館設計理念與展陳文物故事,被這種東方傳統美學和建筑智慧的碰撞深深折服和驚嘆。作為藝術專業研究生,通過身臨其境的現場學習讓我有更深刻的體會,讓我明白需要創作什么樣的文藝作品,為誰創作文藝作品。”管理學院研究生黃瑞談到,“這種沉浸式美育教學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文物和藝術品不僅僅是一件件靜物,更是一種情感和思想的傳遞。我們要將專業所學運用到文化創新當中,保護好、弘揚好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自強。”
黨委研工部將繼續組織、扎實“走中國青年知識分子成長的正確道路”主題學習活動,引領研究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矢志科研報國,全面成長成才。
來源:交大新聞網